能源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已是相对不足,由于管理原因每年浪费的能源资源是非常严重的。据统计我国一个中等城市每年浪费的水资源就相当于一个洞庭湖的水量!每年电能的浪费超过3000亿人民币,因此,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意识、有效使用能源的观念、积极推进有效的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创建节约型社会已经势在必行。
2007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国家又相继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2008年4月,建设部出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等五项导则,用以指导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教育部也于2008年5月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为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
随着以上国家法律和相关部委文件和规范的相继颁布和出台,表明了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国家控制能源消耗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决心。中小学数量众多,各个学校能源、资源使用随意,同时能源管理粗犷。中小学学生数量多,学校分布范围广,能耗数量大,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意义重大。在此情况下,建立县(市)级中小学节能监管平台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节能监管平台来有效监控各学校的能源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和监督可能存在的能源浪费现象。
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抓好能源计量,尤其是用电计量、用电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节能意识,凸显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的示范作用,也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和学校节能降耗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教育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中小学的能耗情况实施科学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大量地节约学校的能源开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下决心加大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投入,尤其是目前急需的且有显著效益的节能监管项目应优先实施。